鬼纟互女
时间:2020-08-30
所属栏目:丝绸文史馆
点击:92次
19世纪后期开始,广东顺德、南海一带盛行机器缫丝,俗称“鬼纟互”,而该行业的缫丝女工则称为“鬼纟互女”。广东蚕丝生产历史悠久,过去农民种桑养蚕,抽丝设备简陋,技术落后,先是用手车丝,即用炭炉烧水煮茧,抽出丝绪绕在纟互上,手摇四角大纟互进行抽丝;后改用足踏丝车(俗称踩位),也是以炭炉瓦钵煮茧抽出丝绪,以足踏动大纟互抽丝。“抽丝”俗称为“纟互丝”。
“鬼纟互”称号的出现,始自光绪中叶。清同治十一年(1872年),南海县归侨陈启沅,在其原籍南海简村堡创建了中国第一间机器缫丝厂,以其使用蒸汽机器缫丝,名曰“丝偈”,但又因其技术自国外引进,且其产品多与洋人打交道,按洋装丝规格卖给洋人,按民间习惯“洋人”又称“鬼”,因此洋机器纟互丝便俗称为“鬼纟互”。
当时的机器缫丝厂主要设备有蒸汽锅炉引擎,两绪坐缫机等,因其不再使用炭炉,而是统一使用锅炉蒸汽,以管道输送到各车位,既能较易控制缫丝锅温度稳定,又可使绕在“纟互”上的丝及时干燥,因而极大地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,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大增。于是机器缫丝厂便迅速发展,在顺德县更是发展迅猛,到清宣统三年(1911年),顺德县机器缫丝业已发展为拥有6万多产业工人的近代工业部门,占当时全省机器缫丝厂的90%以上,尤其是民国8年(1919年)丝商岑国华、岑细礼二人率先在顺德五区葛岸乡(今乐从镇)采用日本复摇机缫丝的新技术,变传统的四角车丝(俗称细丝)为六角括(粤语“活”阴平声)丝,更使丝质显著提高,进一步促进了广东机器缫丝厂发展。“鬼纟互”厂成为南、番、顺,特别是顺德的经济支柱。
作为“鬼纟互”厂生产主力军的缫丝女工,自然便被称为“鬼纟互女”。“鬼纟互女”主要是从丝厂附近地区招雇而来的,大部分是农民的女儿,或者是远走外乡工作的人的妻女,年纪一般在12岁至50岁之间,有相当一部分是童工。
建国前,缫丝厂大都是一班制生产,“鬼纟互女”每天从早到晚工作10多小时,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困难,没有时钟,上班全靠“鬼纟互”(即机器缫丝厂)拉汽笛的声音召唤,第一次在四时叫“头轮鸡”(顺德方言称响汽笛为“吹鸡”),第二次在五时叫“二轮鸡”,第三次在五时半叫“三轮鸡”。“三轮鸡”响过,丝厂就关上大门开工生产,迟到者不得进厂。因此,住在离工厂较远的工人,在四时半就要起床准备上班。每天黎明前天未亮就有成群结队的“鬼纟互女”穿着木屐,奔走在麻石街上,响起了一串串清脆的屐声。
当时,丝厂流传着一首悲歌:“出门戴星宿,归门入错屋,进厂受盘剥,出街受侮辱,终年做牛马,难’两餐粥。”“鬼纟互女”的劳动条件非常恶劣,厂房又矮又挤,不通风,阴暗潮湿,空气混浊,蒸汽弥漫,每个车台之间相距一尺五,工人称此为“坐着一个阶砖纟互丝”,大家面对面手碰手地工作,面前是装满热茧汤的缫丝锅,脑后是烘丝管,前蒸后烘车间温度往往达到38℃以上。“鬼纟互女”们汗流浃背,头发和脸上凝满了亮晶晶的水珠,衣服从早湿到晚,常见有人昏倒。再加上地面污水横流,蚕蛹发霉,到处散发着令人发呕的臭味,所以,“鬼纟互女”走到街上总让人闻到一股异味。“鬼纟互女”起早摸黑工作,收入十分微薄,一般一天工钱只够买6两糙米,而资本家还要想法克扣,扣罚花样不下五六十条,如;水浊扣一毫、水温冷扣一毫,搭多一粒茧罚五分、欠丝一两罚一毫、欠丝二两罚四毫、吃一粒蚕蛹罚一毫…..一间厂一天当中总有二三十人被扣罚。工人被罚了还不敢出声,如果驳一句,就罚一毫,多驳多罚,甚至会被扣光上下期工资,开除
出厂。尤其是临近发工资(月中和月底)的前几天,资本家想多扣罚工资,就叫车丝工多抽检工人的纤度,想办法检出超规格丝来扣罚工资。“鬼纟互女”每天工钱只有三、四毫,往往被扣得连碗饭也吃不上。总之,旧社会“鬼纟互女”生活贫苦,毫无福利保障,尤其生儿育女,更面临被解雇的命运。
建国后,昔日人称“鬼纟互女”的缫丝女工一跃成为工厂的主人,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,过去的“鬼纟互”厂现已发展成大型现代机器缫丝厂,车间宽敞明亮、空气流通。缫丝设备技术的提高,改变了昔日“鬼纟互女”落后的生产状态,缫丝厂的女工每天愉快地工作"小时,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,收入也大幅度提高,生活福利受到保障,过去的苦难日子永远消逝了。直到90年代初,顺德的缫丝女工仍有自我戏称“鬼纟互女”的。到2000年顺德的5家缫丝厂均已先后停产,随着时代的进步,“鬼纟互女”的名称也已成为历史。
邮箱:sdnanguosidu@163.com 电话:0757-22826205 传真:0757-22806901
地址:佛山市顺德区大良新城区观绿路(华桂园红绿灯处)
© 2015-2021 顺德南国丝都丝绸博物馆 工信部备案编号:
粤ICP备16052555号-1 技术支持:
宇蓝信息科技